杨诺:愿武汉封城的悲剧不再重演!

武汉封城期间的悲剧暴露了中国集权体制在危机应对中的诸多问题,如信息封锁、决策不透明、压制异见等。要避免类似悲剧重演,有人认为必须推倒集权制度,建立更为民主、开放和透明的治理结构。以下是关于为何这一转变被视为关键所在的分析:

1. 集权制度下的信息控制和不透明性
集权体制通常依赖于对信息的严格控制,任何不符合官方叙事的信息都会被压制。在武汉封城初期,疫情信息被延迟公布,早期吹哨人如李文亮医生等遭到打压,这种信息的不透明直接导致了疫情的迅速扩散和公众的恐慌。如果信息能够及时公开,社会各界可以更早采取防护措施,减少疫情的蔓延。因此,推倒集权制度,建立一个信息自由流通的机制是避免类似悲剧的基础。

2. 决策过程的封闭性与单一性
在集权体制下,决策过程往往是封闭和单一的,缺乏多方参与和监督。在武汉封城决策过程中,基层的意见和民众的实际需求未能得到有效考虑,导致了诸多不合理的执行措施,如对所有人员“一刀切”的封锁、物资供应不足等。如果有一个更加开放和民主的制度,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能够在更广泛的基础上进行讨论和修正,避免过于极端的措施造成次生灾害。

3. 对异见和公民社会的打压
集权体制往往对异见者和公民社会持压制态度,剥夺了公民表达意见、监督政府的权利。在武汉封城期间,许多公民记者、律师和维权人士因揭露真相或批评政府的应对措施而遭到打压和失踪,导致社会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纠偏机制。推倒集权制度,能够保障言论自由和新闻自由,让公民社会在危机应对中发挥积极作用,形成对权力的有效制衡。

4. 权力缺乏制衡导致的滥用
集权体制中的权力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和失控。在疫情初期,地方政府为了维稳和避免政治责任而掩盖真相,中央政府的指示层层传达过程中也缺乏灵活性和适应性,导致执行过程中出现一系列不人道和不合理的情况。推倒集权制度,能够建立一个权力制衡的体制,避免决策者为了维持权力而忽视民生和公共安全。

5. 建立更加民主和多元的治理结构
推倒集权制度的关键在于建立一个民主、多元和包容的政治体制,使得各类社会力量和声音能够共同参与公共治理。这样的制度允许多方意见在决策过程中充分表达和博弈,保障民众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形成更加灵活和人性化的危机应对机制。

6. 公民权利和社会信任的重建
集权体制的存在使得公民权利被限制,社会信任逐渐瓦解。在一个开放和民主的社会,公民权利得到尊重,政府和公众之间建立信任关系,共同应对挑战和危机。通过推倒集权制度,重建公民权利体系和社会信任,是避免类似悲剧重演的重要前提。

总结
推倒集权制度的核心在于让权力回归到人民手中,建立一个更加开放、透明和负责任的治理结构。在这种体制下,信息可以自由流通,决策过程更加民主,公民社会和媒体的监督作用得到尊重,从而更好地应对未来的危机,防止类似武汉封城的悲剧再次发生。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公民福祉和社会进步。
中国民主党党员 杨诺
2024/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