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中共)通过教育体系对青少年实施系统性的意识形态灌输,这被一些观察者和批评者称为“教育毒害”。在这种教育体系下,青少年被培养成对中共忠诚和支持的未来公民,缺乏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历史教科书常常选择性地呈现历史事件,突出中国共产党和其领导人的“伟大成就”,同时淡化甚至完全忽略其政策失误和历史错误,例如大跃进、文化大革命和“六四事件”等。在这种情况下,青少年接触到的历史和政治知识是经过严格筛选和操控的,形成对中共的正面印象。
中国学校的课程中设置了“思想政治”课程,从小学到高中都必修。政治教育课程中,青少年被灌输“爱国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等观念,培养对党的忠诚和服从。这种爱国主义教育通常与对中共领导的崇拜相结合,要求学生认同党的价值观和政策,同时对其他政治制度或西方民主国家持批判态度。
中共在教育中往往将西方民主自由、人权等价值观描绘成“虚伪”、“危险”和“不适合中国国情”。这种教育模式导致青少年对外部世界缺乏客观认识,形成对西方社会的敌对或偏见态度。与此相反,中国的“一党专政”被描述为“最符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并被描绘成是唯一能够保持国家稳定和发展的模式。
中国教育体系强调的是“听话”、“服从”和“记忆”,而不是“思考”、“质疑”和“辩论”。在学校教育中,学生被鼓励记住标准答案,而非质疑和批判权威观点。尤其在涉及历史、政治和意识形态问题时,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自由讨论受到严格限制。课堂上学生的言论受到监控,教师在教学中若表达不同的政治观点,可能会受到处罚甚至解职。
学校鼓励并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爱国”活动,如唱红歌、参观革命纪念馆、观看主旋律电影等,强化学生的国家认同和政治忠诚。与此同时,任何形式的与官方意识形态不符的活动或言论,尤其是在校园内,都可能被视为“政治不正确”或“煽动行为”,并遭到打压。这种环境下,学生的言论和行为都受到严格的规训,缺乏自由表达和探索多样性思想的空间。
中国政府对互联网实行严格的审查和控制,屏蔽了大量国外新闻网站、社交媒体平台(如Google、Twitter、Facebook等)以及其他被认为具有“颠覆性”信息的网站。青少年在这样的网络环境中成长,很难接触到未经筛选的多元化信息和观点。对外界的了解主要依赖于官方媒体和政府许可的网站,形成对世界的单一和偏颇的认知。
社交媒体是年轻人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但中国的社交媒体平台(如微信、微博、抖音等)都在政府的严格控制下运行。敏感词被自动屏蔽,敏感话题的讨论被迅速删除,异见者的账号被封禁。这种环境下,青少年的思想和舆论受到严格引导,许多人可能误以为自己生活在一个“没有冲突和反对声音”的社会中。
在中国,教师不仅是教育知识的传播者,还被要求作为中共意识形态的“守门人”。学校和教育部门定期开展政治学习、考核和培训,要求教师严格遵守“政治正确”的标准。在课堂上,教师如果涉及敏感话题或发表“错误”言论,可能面临学生举报、同事揭发或行政处分等风险。教师的这种高压状态进一步传导给学生,导致整个教育系统对自由讨论和批判性思维的进一步压制。
近年来,中共加强了对高校的政治控制,要求高校严格把关教师的“政治立场”和“课堂内容”,清除“错误思潮”和“西方民主思想”在校园内的传播。这种教育体系的去政治多样性,压制了校园内的学术自由和多元讨论,进一步限制了青年人的思想开放性。
由于上述教育和信息控制措施,中国的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容易形成对中共的认同和对其政策的支持,同时缺乏对多样化思想和不同价值观的接触和理解。对西方民主制度和普世价值的敌对或怀疑态度,使他们在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和国内问题时,倾向于采取民族主义和集体主义的立场。
中国的青少年在这样一个充满管控和禁锢的环境中成长。
这种“教育毒害”策略对青少年的独立思维、批判性能力和多元价值观产生了深远的负面影响,可能会限制中国社会的进一步开放与创新。
只有推翻中共,建立一个民主与自由的中国,创建一个更开放和多元化的教育环境,青少年才能真正培养出独立思考、批判性分析和开放心态,助力社会的长远发展和进步。中国才有未来和希望。
中国民主党党员
周恭生
2024/08/15